第六十一章 根基
關燈
小
中
大
先是拔下了襄城外城,點燃城內城外的粟米和車輛,又將輸運牛馬全部殺死,力卒全部驅散,而後再攻至葉邑。不等駐守卷城、繒關的秦軍反應,接著連夜攻入方城,從秦軍身後將襄城至宛城這一段路途絞了個稀巴爛。面對楚軍騎兵,整條線上的秦軍只能縮在城邑裏瑟瑟發抖。
如果不是收粟季節,收到訊報的李信肯定要馬上回軍,但現在他手上的新粟足夠全軍吃一個月,這便給了他更加充足的應對時間。十日前熊荊停留過的宛城城邑府此時一片焦土,就在這片焦土上,李信考慮自己該行向何方。
去年右將軍馮劫戰死,數月前關中又抽調走了數萬精卒,李信麾下只有自己的中軍與趙完的左軍。又因沿線設防,安契等將領留在了襄城與繒關等沿線城邑,此刻坐在大帳中的只有他和趙完。
“荊王當由魯關出方城,至襄城也。”李信與趙完對席而坐,趙完在說楚軍的行軍路線。考慮到郢師之前在藍田谷道,現在忽然出現在方城外,那就只有這一條路線。
“魯關我已遣五千人守之……”北出方城有兩條路:一是宛城行向東北的方城口,這條是大路;再一條就是宛城順白水直接北上,那裏是魯關。傳聞西漢末年劉秀在此迷路,得烏鴉引路方才得過,以後此路又被稱為三鴉路。魯關道極為險峻,自己又派了士卒駐守,李信很難想象楚軍怎麽能從那裏出方城。
“方城究竟是荊人的方城。”趙完笑了笑。“大將軍以為,我軍何時西進武關?若是西進武關,沿途城邑若何?”
“荊人於大澤大敗,方城無兵也。”李信也笑了起來,十年來,這是他最輕松的一次伐楚。“我欲直下鄢城,然國尉言時機未到,白林此時未得巴蜀。”
從方城南下攻拔鄢城,同時從巴蜀沿夷水攻入扞關,一南一北包夾舊郢,這是五十多年前鄢郢之戰秦軍的布局。李信入了方城,需要的是白林率軍攻占巴蜀。
“我又或奉命西進武關,與趙勇將軍相會於武關商邑,卻又知荊人之根基在東地而非在南郡。攻拔武關,荊人將棄守南鄭,又或將退居東地,再擊荊人難也。
我欲……”
大澤之戰後,秦國上下有點難以適應突如其來的巨大勝利,最具體的體現就在後續的戰略一片混亂,包括趙政衛繚在內,所有人都有點摸不著北。現在的戰略雖然是按原定計劃進攻巴蜀,可王翦卻上書提了一個棄巴蜀而不攻的戰略。
如今的楚國與五十多年前的楚國全然不同,五十多年前的楚國根基是在南郡,今日的楚國根基並非在南鄭。楚軍覆南郡、覆南陽、覆漢中、覆巴蜀……,覆了這麽多土地城邑,得了那麽多的丁口民戶,楚軍增多了嗎?楚國變強了嗎?
沒有!楚國在南郡、南陽、漢中等地的根基早被秦國連根拔起,雖然收覆了這些地方,卻不能利用這些地方。不能利用這些地方,那這些地方秦軍覆之何益?秦軍收覆南陽能夠增加自己的力量,攻下魯地就不能增加自己的力量嗎?
既然秦軍攻擊任何一處都可以得益,楚軍據有南郡、南陽等地卻不能為己所用,那為何不繼續讓楚人占有這些無用之地,秦軍攻拔那些有用之地呢?
楚國東地看似防守嚴密,實際卻是漏洞百出。從南濟水能攻至彭城魯地;從汝水、穎水則可攻至期思壽郢;從東海可攻至瑯琊淮口、乃至朱方。秦軍已有不遜於楚軍之舟師,為何不大造戰舟,猛攻楚國東地,而用西地牽制楚軍?
王翦上書的大意如此。雖然,很多謀士認為王翦上書是為自己一己私利,因為沔水南鄭的戰事抽調了他麾下的士卒,搶走了他想要的新式三槳戰舟,但在李信看來,王翦之言未必沒有道理。
巴蜀本就不重要,是天下的邊地;舊郢方城不再是楚國的根基,因此南鄭也不重要。並且,秦軍在巴蜀與漢中的成功反而對楚國有利,這會促使楚國再度東遷。此時大軍攻入方城,方城居然無兵駐守,粟苗任由自己收割,楚國兵力是何等空虛!遷入東地將會不同,遷入東地魏趙齊楚四國協力,任何一路攻入楚地都會受到楚軍的激勵抵抗。
李信沈吟,目光落在方城南面的上蔡。方城是一個十字路口,他不想回救襄城、葉邑,也不想南下攻拔樊襄,更不想西進武關,就想攻入楚國東地。攻入楚國東地才能要楚人的命,可惜國尉府此前的軍命是要他西進武關,接應趙勇入南陽。
“大將軍欲拔上蔡?”趙完明白了李信的意思。
“然。”李信手指在上蔡的位置。“上蔡扼控汝水,可直入淮水,一入淮水,東地糜爛。荊人為何遠徙南鄭,由陳倉道攻我,乃因關中為我秦國之根基也。”
“然我軍無糧,若攻東地……”李信說的很有道理,但他似乎忘記了現實。
“巴蜀有糧,東地無糧否?”李信笑著反問。“荊人有意將我誘至南鄭、巴蜀,何也?拖延時日而已。我若與荊人反覆爭奪巴蜀、南鄭,東地得以休息,五年後荊人又將覆強。”
李信是年輕人,越說越堅定自己攻入東地的想法,趙完還在思索時,他的手已經拍在地圖上上蔡的位置,道:“我意已決,當拔上蔡、入東地,猶荊人欲入關中,直搗腹心。”
“國尉已下軍命,要大將軍……”命令說改就改,趙王有些吃驚。
“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。”李信道。“荊人此時無兵,趙勇十萬人不能破武關?”
“國尉是想大將軍與趙勇將軍合兵一處,彼時又有圉奮之騎軍,可絕荊王之襲擾。”趙完勸道,他覺得國尉府的計劃未必不好,只是著眼點不同。
“不可,此舉過緩。”李信道。“且荊人此時無兵,我軍拔上蔡,趙勇拔武關,皆可也。”
“若荊王率軍擊我……”三千裏防線處處是漏洞,李信不懼楚軍,趙完仍然有些擔心。
“荊王只有郢師三萬,加之其餘師旅不過六萬,我軍二十萬,乃三倍於敵。”鏖戰多次,楚軍的編制秦軍漸漸漸漸熟悉了,總兵力多少心裏也有個大概。“且上蔡在汝水之側,與沔水無涉,楚軍又全在沔水沿線,若要擊我,當追我至上蔡。”
向東是誰也猜不到方向,李信越說越高興。下午他就說服了護軍趙梓,派人沿析水至盧氏縣向關中報訊後,次日一早,大軍連同搶割粟禾的韓人力卒,幾十萬人遮天蔽野,一同東進。
李信既入宛城,要麽向西迎接正在修覆藍田棧道的趙勇;要麽從宛城南下,直入舊郢,誰也沒想到他會向東。向東是什麽意思?向東是前往淮上。郢師、鄂師正在樊襄二城等待,熊荊率領的騎軍調動秦軍保護後路後,將與秦軍交錯南下,在樊城以北、或者商密與武關間與李信決戰。現在好了,李信既不西進也不南下,而是東進魏地。
“李信狠毒!”四日後,見到作戰司酈且親隨申通的熊荊剛看完長信便嘆了一句。
東地確實極度空隙,北面是趙魏殘軍,這些殘軍只能守住大梁,其餘城邑根本就守不住。東面有穆陵關的十個師,這十個師最多順沂水、沐水南下,支援彭城一線,對淮西難有助益。
“大王,”莊無地不知道酈且信中有什麽計劃,見熊荊已經看完信,便想索要。當他看到信中內容時,不便有些吃驚。“趙勇欲攻武關,李信東入魏地?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如果不是收粟季節,收到訊報的李信肯定要馬上回軍,但現在他手上的新粟足夠全軍吃一個月,這便給了他更加充足的應對時間。十日前熊荊停留過的宛城城邑府此時一片焦土,就在這片焦土上,李信考慮自己該行向何方。
去年右將軍馮劫戰死,數月前關中又抽調走了數萬精卒,李信麾下只有自己的中軍與趙完的左軍。又因沿線設防,安契等將領留在了襄城與繒關等沿線城邑,此刻坐在大帳中的只有他和趙完。
“荊王當由魯關出方城,至襄城也。”李信與趙完對席而坐,趙完在說楚軍的行軍路線。考慮到郢師之前在藍田谷道,現在忽然出現在方城外,那就只有這一條路線。
“魯關我已遣五千人守之……”北出方城有兩條路:一是宛城行向東北的方城口,這條是大路;再一條就是宛城順白水直接北上,那裏是魯關。傳聞西漢末年劉秀在此迷路,得烏鴉引路方才得過,以後此路又被稱為三鴉路。魯關道極為險峻,自己又派了士卒駐守,李信很難想象楚軍怎麽能從那裏出方城。
“方城究竟是荊人的方城。”趙完笑了笑。“大將軍以為,我軍何時西進武關?若是西進武關,沿途城邑若何?”
“荊人於大澤大敗,方城無兵也。”李信也笑了起來,十年來,這是他最輕松的一次伐楚。“我欲直下鄢城,然國尉言時機未到,白林此時未得巴蜀。”
從方城南下攻拔鄢城,同時從巴蜀沿夷水攻入扞關,一南一北包夾舊郢,這是五十多年前鄢郢之戰秦軍的布局。李信入了方城,需要的是白林率軍攻占巴蜀。
“我又或奉命西進武關,與趙勇將軍相會於武關商邑,卻又知荊人之根基在東地而非在南郡。攻拔武關,荊人將棄守南鄭,又或將退居東地,再擊荊人難也。
我欲……”
大澤之戰後,秦國上下有點難以適應突如其來的巨大勝利,最具體的體現就在後續的戰略一片混亂,包括趙政衛繚在內,所有人都有點摸不著北。現在的戰略雖然是按原定計劃進攻巴蜀,可王翦卻上書提了一個棄巴蜀而不攻的戰略。
如今的楚國與五十多年前的楚國全然不同,五十多年前的楚國根基是在南郡,今日的楚國根基並非在南鄭。楚軍覆南郡、覆南陽、覆漢中、覆巴蜀……,覆了這麽多土地城邑,得了那麽多的丁口民戶,楚軍增多了嗎?楚國變強了嗎?
沒有!楚國在南郡、南陽、漢中等地的根基早被秦國連根拔起,雖然收覆了這些地方,卻不能利用這些地方。不能利用這些地方,那這些地方秦軍覆之何益?秦軍收覆南陽能夠增加自己的力量,攻下魯地就不能增加自己的力量嗎?
既然秦軍攻擊任何一處都可以得益,楚軍據有南郡、南陽等地卻不能為己所用,那為何不繼續讓楚人占有這些無用之地,秦軍攻拔那些有用之地呢?
楚國東地看似防守嚴密,實際卻是漏洞百出。從南濟水能攻至彭城魯地;從汝水、穎水則可攻至期思壽郢;從東海可攻至瑯琊淮口、乃至朱方。秦軍已有不遜於楚軍之舟師,為何不大造戰舟,猛攻楚國東地,而用西地牽制楚軍?
王翦上書的大意如此。雖然,很多謀士認為王翦上書是為自己一己私利,因為沔水南鄭的戰事抽調了他麾下的士卒,搶走了他想要的新式三槳戰舟,但在李信看來,王翦之言未必沒有道理。
巴蜀本就不重要,是天下的邊地;舊郢方城不再是楚國的根基,因此南鄭也不重要。並且,秦軍在巴蜀與漢中的成功反而對楚國有利,這會促使楚國再度東遷。此時大軍攻入方城,方城居然無兵駐守,粟苗任由自己收割,楚國兵力是何等空虛!遷入東地將會不同,遷入東地魏趙齊楚四國協力,任何一路攻入楚地都會受到楚軍的激勵抵抗。
李信沈吟,目光落在方城南面的上蔡。方城是一個十字路口,他不想回救襄城、葉邑,也不想南下攻拔樊襄,更不想西進武關,就想攻入楚國東地。攻入楚國東地才能要楚人的命,可惜國尉府此前的軍命是要他西進武關,接應趙勇入南陽。
“大將軍欲拔上蔡?”趙完明白了李信的意思。
“然。”李信手指在上蔡的位置。“上蔡扼控汝水,可直入淮水,一入淮水,東地糜爛。荊人為何遠徙南鄭,由陳倉道攻我,乃因關中為我秦國之根基也。”
“然我軍無糧,若攻東地……”李信說的很有道理,但他似乎忘記了現實。
“巴蜀有糧,東地無糧否?”李信笑著反問。“荊人有意將我誘至南鄭、巴蜀,何也?拖延時日而已。我若與荊人反覆爭奪巴蜀、南鄭,東地得以休息,五年後荊人又將覆強。”
李信是年輕人,越說越堅定自己攻入東地的想法,趙完還在思索時,他的手已經拍在地圖上上蔡的位置,道:“我意已決,當拔上蔡、入東地,猶荊人欲入關中,直搗腹心。”
“國尉已下軍命,要大將軍……”命令說改就改,趙王有些吃驚。
“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。”李信道。“荊人此時無兵,趙勇十萬人不能破武關?”
“國尉是想大將軍與趙勇將軍合兵一處,彼時又有圉奮之騎軍,可絕荊王之襲擾。”趙完勸道,他覺得國尉府的計劃未必不好,只是著眼點不同。
“不可,此舉過緩。”李信道。“且荊人此時無兵,我軍拔上蔡,趙勇拔武關,皆可也。”
“若荊王率軍擊我……”三千裏防線處處是漏洞,李信不懼楚軍,趙完仍然有些擔心。
“荊王只有郢師三萬,加之其餘師旅不過六萬,我軍二十萬,乃三倍於敵。”鏖戰多次,楚軍的編制秦軍漸漸漸漸熟悉了,總兵力多少心裏也有個大概。“且上蔡在汝水之側,與沔水無涉,楚軍又全在沔水沿線,若要擊我,當追我至上蔡。”
向東是誰也猜不到方向,李信越說越高興。下午他就說服了護軍趙梓,派人沿析水至盧氏縣向關中報訊後,次日一早,大軍連同搶割粟禾的韓人力卒,幾十萬人遮天蔽野,一同東進。
李信既入宛城,要麽向西迎接正在修覆藍田棧道的趙勇;要麽從宛城南下,直入舊郢,誰也沒想到他會向東。向東是什麽意思?向東是前往淮上。郢師、鄂師正在樊襄二城等待,熊荊率領的騎軍調動秦軍保護後路後,將與秦軍交錯南下,在樊城以北、或者商密與武關間與李信決戰。現在好了,李信既不西進也不南下,而是東進魏地。
“李信狠毒!”四日後,見到作戰司酈且親隨申通的熊荊剛看完長信便嘆了一句。
東地確實極度空隙,北面是趙魏殘軍,這些殘軍只能守住大梁,其餘城邑根本就守不住。東面有穆陵關的十個師,這十個師最多順沂水、沐水南下,支援彭城一線,對淮西難有助益。
“大王,”莊無地不知道酈且信中有什麽計劃,見熊荊已經看完信,便想索要。當他看到信中內容時,不便有些吃驚。“趙勇欲攻武關,李信東入魏地?!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